close

這是2015年1月7日王文華先生在《聯合報》寫的專欄文章,內容是阿姆斯特丹機場和荷蘭航空合辦機上祝福活動搭機者入關後,機場人員邀請送機親友到休息室,在紙上用彩色筆寫下或畫下對搭機者的祝福,然後空服員把每一張祝福貼在乘客的座位,讓乘客走上飛機客艙後,一眼就能看到剛剛揮別親友的祝福

一對爺爺奶奶就在紙上畫橘子,原來孫女在家時,爺爺每晚都會剝一個橘子給他吃顧客會因而對機場和航空公司有好觀感,創造對企業的正面評價,完全不必花大錢只要細膩與深入觀察顧客,設身處地找到顧客的需求,然後設計簡單的方式滿足他們就行

另外,寶僑公司發現消費者喜歡在馬桶上滑手機,就在美國各大城市的公廁張貼QR code廣告,讓顧客坐馬桶滑手機時,順便掃描QR code,即可迅速進入購物網站,買寶僑公司的衛生紙或其他商品

如果從創意的角度來看,這類的報導就更多了,比如「鋼琴樓梯」實驗,該團隊趁夜開工,把地鐵站入口的樓梯安裝感應器和音效,讓每一階都能發出音效,還把樓梯漆成鍵盤顏色。隔天一早,該團隊用隱藏攝影機發現,走樓梯的比平常多66 %,而不是習慣性的選擇電扶梯,這個改變有益群眾健康。於是,DDB廣告把這段實驗分享到Youtube上,已經有數百萬人欣賞了。

比如2009年底,福斯汽車與斯德哥爾摩的DDB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一項名為「樂趣理論」的活動。一個備受歡迎的點子是「空瓶回收遊戲機」,瑞典用來回收的大型綠色箱子上有一排水平的圓形洞口,人們卻嫌麻煩,不願意丟進洞口。因此,該團隊在回收箱上加裝計分板,在投擲口安裝感應器和燈光,人們把空瓶丟到亮燈的洞口才算得分,回收箱會紀錄最高的分數,所以路人可以一起來挑戰。當晚,改良的回收箱就有一百人來使用,附近的傳統回收箱卻只有兩個人使用,許多年輕人還特地蒐集空瓶來玩,這個創意顯然對環境保護成效斐然[1]

2010年,奢華女鞋品牌Jimmy Choo要推出新款網球鞋,決定和客戶玩一個遊戲,此外,Jimmy Choo也試著在倫敦街頭,挑戰女性可能不喜歡參加競賽的偏見,於是,他們以社群網路做平台,發起名為「Catch A Choo」的遊戲。玩家只要能迅速找到鞋子的隱藏地點,對著派駐在隱藏地點的Jimmy Choo員工說:「我一直在跟蹤你!」便是贏家,有機會獲得6雙獎勵球鞋中的1雙。當天,總共吸引超過2萬人參加,活動經費10萬美元,卻激起百萬美元的宣傳效果[2]

以上各種創意,都和「遊戲化」(Gamification)這個新穎的概念有關。事實上,「遊戲化」的觀念對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處處可得到印證,知名的遊戲設計師王世穎就曾舉了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一場高級宴會的流程和網路遊戲的任務有多相似!」,以下便是他的對比:[3]

 

一、「收到了邀請函」:相當於在網路遊戲中「接受了任務」。邀請函上的時間、地點以及出席要求,和網路遊戲的任務說明多麼相似。

二、「宴會要求帶一個異性伴侶」:相當於在網路遊戲中一個「要求雙人組隊完成的任務,而且是必須和一個異性玩家組隊」。

三、「宴會要求穿正式服裝」:相當於在網路遊戲中「這個任務隊裝備等級有要求,你需要穿著30級以上的裝備」。

四、「來到會場,進入指定位置」:相當於在網路遊戲中「任務要求你前往遊戲中的指定地點,進而觸發下一個任務環節」。

 

無庸置疑的,一場高級宴會當然不是遊戲,更不是網路遊戲。王世穎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人類的許多活動中,本來就有遊戲的元素,它會讓活動變得更有樂趣、更具吸引力,甚至獲得某種冒險和成就感,為平淡無奇的事物注入新活力,這就是「遊戲化」帶來的魔力。

讀到這裡,您在頻頻點頭之餘,可能一頭霧水,這和孩子們聊天有什麼關係?大家別忘了,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們距離玩遊戲的時光最近,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們每天可能都沉迷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為什麼不和孩子們聊他們最熟悉的遊戲呢?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您和孩子的聊天氛圍自然熱絡,話題也會變得很深入的

有些家長可能馬上翻臉,我正煩惱怎麼制止他們玩遊戲,你還讓我和他們聊遊戲?莫名其妙!,不是我潑冷水,玩遊戲是人的天性,制止不了,更何況現在的網路遊戲無孔不入,您能完全禁止孩子們接觸嗎?我的建議是要讓他們知道節制讓他們明白本末主從,閒暇之餘玩玩遊戲,也不是什麼罪大惡極之事,更何況我從來沒說過要您和孩子聊網路遊戲,為什麼呢?您絕對不可能比孩子懂網路遊戲,勉強自己去聊不懂的東西,不僅沒有任何效果,還會惹來孩子的嫌棄

正如我一開始說的,我希望大家聊的是「遊戲化」的概念和創意,不是聊「遊戲」本身,前文所舉的許多例子,它們也不是遊戲,而是用遊戲的理念去包裝,讓這件事物變得更有趣更能夠發揮它的功能而已,這就是「遊戲化」的意思

當您向孩子們介紹上面的「遊戲化」實例時,不妨和孩子討論一下,可不可能有另外的做法?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某些一成不變的事物,可以用「遊戲化」的方式加以包裝,以後就樂趣無窮?有沒有某些大家不願意或厭煩的行為,透過「遊戲化」的設計,增加大家參與行動的意願呢?……世界各國「遊戲化」的事例時有所聞,每個例子都是您的談資,也是您和孩子們一起動動腦改變生活的觸媒,用這個作為題材刺激孩子們的創意,而且可能有具體的成效,您還能質疑聊這個話題的價值嗎?

 

[1] 亞倫•迪格南著,廖大賢譯(2012)加入遊戲因子,解決各種問題。北市:先覺。

[2] 引自蓋伯•季徹曼、喬瑟琳•林德著,張美惠譯(2014)企業遊戲化。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

[3] 王世穎(2014)前進遊戲:讓玩家為你的創意買單!北市:松崗資產管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