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筆者在上一篇〈會考作文必備的「鋪陳」能力〉提到,歷年的國中會考作文題目幾乎都要求考生在規定的範圍內,寫出個人的經驗,然後再敘述這個經驗下的感受體會或想法。「寫出個人的經驗需要的是有「讀者意識」的「鋪陳」能力,至於感受體會或想法想得到閱卷老師青睞,思辨能力就是關鍵要素了換言之,如果考生能充分的展現「鋪陳」和「思辨」兩種能力,笑傲作文試場絕非難事

據筆者多年的閱卷經驗,大部分的考生在感受體會或想法方面的表現約有三種:一是三言兩語無話可說;二是穩穩妥妥人云亦云;三是慷慨激昂略嫌造作第一種的考生其實不多,畢竟關乎成績,第二種則占大多數,概有十之七八,第三種似乎漸漸多起來,可能是接受過坊間作文訓練班的洗禮這些考生的文章不能說不好,文辭華美形式工整,只是套路太單一,不是真情實感,也沒有經過思辨化的潤澤,所以文章難免生硬不流暢

平心而論,第一種考生固然不必討論,第二種看似穩妥,其實分數通常只是中下,與佳績無緣大家似乎對第三種考生寄予厚望,總覺得可以得高分,其實不然。原因在於套路式的寫法了無新意,很難脫穎而出,而且只在文辭上經營,儘管可能僥倖遇到只看文辭不重內容的閱卷老師,但卷子是複閱的,兩位老師都是如此的機率太低,而且如果分數差距太大,還得第三人重閱須知,文章的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即使有美好的修辭巧妙的結構和華麗的詞藻,卻不見豐滿靈動的內容,只能是白忙一場而已,古今皆然

那麼,要怎麼寫出豐滿靈動的感受體會或想法呢?這是古今大文豪一輩子努力的方向,而且是隨著年齡歷練學養和生命體悟發展出來的,我們怎麼在短時間內展現出來呢?這個時候,就要練習一些簡單的「思辨」能力了

考生如果能將自己的經驗作一些簡單的思辨,便可將看似平凡無奇的生活經歷,一下子變成某種深刻的省思或啟示,繼而拓展文章的深度

怎麼進行「思辨」的活動呢?其實思辨的方法很多,針對國中畢業生,筆者建議三種相對簡單的作法,分別是「逆反性思考」、「比較性思考」和「聯想性思考」「逆反性思考」通常會問如果不是XXX,那麼......;「比較性思考」則會討論和XXX比起來,有什麼不同?;「聯想性思考」關心的是除了目前的作法或現象外,還有哪些可能?」。

我們再回到106年的題目「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如果考生寫的是「歲時」類的「中秋節吃月餅」,在完成「中秋節吃月餅」這個事件的「鋪陳」後,便可針對事件中的人事時地物,進行「思辨」的活動譬如「中秋節吃月餅」事件的「逆反性思考」,可以從考生在該事件中最有感覺的情節下手,談談如果沒有XXX,那麼......,或是從當時的人物或場景說起,如果XXX不在,那麼......」、「如果不在XX,那麼......」。

如果考生選擇的是「比較性思考」,不妨把那次的「中秋節吃月餅」和以往的比一比,說說有何不同之處,或者是拿「中秋節吃月餅」和其他傳統習俗比較,比如引導說明中的「端午節配戴香包」「春節不能掃地倒垃圾」等,談談相較之餘「中秋節吃月餅」的特殊意義考生如果對「聯想性思考」有興趣,「中秋節吃月餅」的想像空間就變大了,比如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能做什麼?」、「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還有哪些象徵性活動?」、「除了目前的月餅之外,我們可以選擇吃什麼?這些東西能帶給中秋節什麼新的意義?」……。

當然,筆者不是說問了問題就能有好成績,這些問題代表的是在「鋪陳」的基礎上,不同的寫作方向,再透過考生個人的思辨功夫,形諸文字,就會使文章不至於枯燥乏味,而且常因每個人不同的思路,使文章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

但是,您該怎麼引導學生思辨呢?筆者建議接著「鋪陳」的活動,繼續延伸到「思辨」的層面當您已經選擇用聊天的方式,讓考生說出自己的特殊經驗,同時給他「鋪陳」的建議,並且寫成文章,再強調「讀者意識」的重要,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思辨」的重頭戲了筆者認為,這時不妨讓考生說說這段經驗中最有感覺的部分,如果沒有,您可以提出您最有興趣的環節,一方面強化考生的「讀者意識」,一方面為後續的「思辨」活動暖身

「思辨」活動的對象,最好是考生特殊經驗的某個環節,筆者建議,千萬不要把「思辨」範圍擴及整個經驗,免得又落入寫作空泛不聚焦的泥沼之中您帶學生進行「逆反性思考」、「比較性思考」和「聯想性思考」「逆反性思考」時,一開始提問就行,絕對不要給答案,如果考生還是茫茫然,就給點小提示,切記不能越俎代庖,否則將來他在考場上一樣是茫茫然完成深入的思考之後,您還是得請考生寫下來,再和他一起討論有什麼可以改進之處,特別注意的是,您的身分是讀者,要和考生強調讀者喜歡讀到什麼有趣的東西。

 事實上,學生寫作的「鋪陳」和「思辨」能力,平時就得培養,而且應是熟能生巧,一步步漸入化境的筆者的建議,只是針對國中會考作文題目的特性,再考慮國中畢業生的能力,所組織而成的可行作法,老師或家長可斟酌參考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