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的,故事是聊天的好資源,對任何年齡的人們都適用,我們每天都在創造故事,同時也被故事所吸引,正是如此,所以故事是我們和他人溝通交流的好工具,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
尤其是兒童故事,作者為了要激發童趣,故事內容中往往摻雜了不少想像的情節,讓孩子讀起來彷彿身處童話世界中,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感和樂趣。家長們如果想要和孩子有話可說,從聊兒童故事入手,絕對是個不錯的點子。
毫無疑問的,故事是聊天的好資源,對任何年齡的人們都適用,我們每天都在創造故事,同時也被故事所吸引,正是如此,所以故事是我們和他人溝通交流的好工具,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
尤其是兒童故事,作者為了要激發童趣,故事內容中往往摻雜了不少想像的情節,讓孩子讀起來彷彿身處童話世界中,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感和樂趣。家長們如果想要和孩子有話可說,從聊兒童故事入手,絕對是個不錯的點子。
我曾經在YOUTUBE上看了兩部「動物星球頻道」(Animal Planet)的影片,播放時間約90分鐘,標題是「獅王之路」(上、下),有別於純粹介紹動物習性的專題,這個攝影製作團隊長期追蹤一個雄獅群長達16年,以擬人化的方式給雄獅們名字,還有彼此互動的人性化詮釋,讓我一下就著迷了,當然,涉及動物的行為則有幾位動物學家在旁提供詳細的說明。
事實上,我很喜歡看這類動物行為的影片,原因是看膩了電影戲劇的千篇一律、政治社會節目的勾心鬥角,有時動物行為的單純、直率和多變,反而是很能調劑生活的的來源。大家別誤會我想研究動物,不可能,我沒那本事,我有我的專業,但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裡,您就算當不了每一行的狀元,秀才總可以吧?像YOUTUBE就提供了這樣的便利。
家裡請了一位外配看護叫阿葉,照顧已經80歲剛傷癒出院的母親。阿葉雖然嫁到台灣六年,有時台語也能通,但口音還是改不過來,畢竟她已經是個有孫子的人了。我曾去過越南的河內旅遊,便讚美「下龍灣」的景色,阿葉說她以前就住在「下龍灣」附近鄉下,卻從來沒去過那裡旅遊。
除了「下龍灣」,我還說起那附近千萬年溶洞的神奇美妙,阿葉說她下次回鄉一定要去看看。不知怎地,她突然說起越南有好多好多美景,台灣是比不上的,雖然他幾分鐘前還強調以前拜廟很虔誠,根本沒空去玩。我忙應說:「對啊!越南開放以來,各方面越來越進步,國際媒體都有報導喔。」
這是我朋友告訴我的奇聞。C是總公司的高管,有天到地方分公司視察,到了中午用餐時間,地方分公司的經理F就找了一位同事,陪同C到外面用餐。C客隨主便,就順著F的安排,吃什麼都可以,不過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因為早聽說F是客家人,非常節儉,所以不可能去吃多好的東西,C午飯後本來就打算趕回公司,不以為意。
一會兒,車子停在一家小吃店前面,C穿一身西裝很怕熱,索性就脫掉外套進入小吃店,果然發現裡面沒有空調,便暗自慶幸自己的未卜先知,畢竟他也是常光顧類似的小吃店。大家坐定後,F滿臉堆笑問C想吃什麼,C說你來點就好,另外一位也表示沒意見,經理點什麼我們就吃什麼,F微笑點頭說包在我身上,一邊瞥著菜單上的品項。
這是兒子告訴我國中時期的趣聞。班上有位男同學A外表不出眾,其他方面的表現也平平,他卻是位大情聖,小男孩圈子裡的他,總是句句不離他心目的女神,搞得大家恥笑他花癡一個,他完全不以為意。我插嘴道:「這位A同學也算是一大情種,但光是嘴上說說,恐怕就真的變成花癡了。」
兒子回答:「不不不,最精采的部分不是打嘴砲,他真的去表白了,而且屢敗屢戰,從來沒有被打倒過。」,我問:「被打倒?莫非有其他競爭者表白了?」,兒子忙答:「沒有沒有,我是指被對方拒絕啦。即使被對方拒絕,A還是堅持追求,不會停止喔。」,「同一位嗎?還是轉換新目標?」,「都有,反正就是沒閒著。」,「哈哈哈,果然是個狠角色!」我滿臉佩服的點頭說。
不知怎地,我大學時期和班上同學處得不太好,可能是我的個性大咧咧的,不夠體貼;行為比較乖張,不見容於人,所以常常被同學們挖苦、嘲笑,而且常常男女生一起來。我不知道那算不算霸凌,如果有我的同學看到這篇文章,或許會大喊冤枉吧!但請容我這麼說,不管您同不同意,這就是我的感受。
一直到三十幾年後的今天,有人曾在LINE上把同學找回來建立群組,我還是那個被大家排斥的人,所以只好知趣地退出群組,免得自取其辱。但是,這不足以困擾我,我那時轉向社團發展,一下子參加了四個社團,所以我的大一課外活動,非常地精采豐富,至於現在。哈,您不問也知道的吧!
2016年3月26日《聯合報》有個對比性報導,左邊的標題是「Kitty頭墊巾,又被偷12條」,右邊是「東京物語」的專欄,標題是「『不拿白不拿』不在日人字典裡」,我覺得很有趣,這麼生活化的主題,如果拿來和孩子們聊聊,引導得好,一定能激發出很精采的思維火花,而且連帶著促進孩子們的語文表達能力,豈不妙哉!
左邊的報導內容說,2016年3月25日是Hello Kitty彩繪列車正式售票第一班車,台鐵在樹林、台北都加強廣播,呼籲民眾「愛惜車廂環境」,主要是3月21日首航時,376個座位,列車來回就被「A」走328條頭墊巾,引起旅客沒有公德心爭議;昨天再次啟航,又有12條不翼而飛。
《聯合報》2016年4月23日「香江風雲」專欄的文章是「投訴之都香港,為Ladies’Night吵翻」,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香港有很多別稱,有的很美麗,比如「東方之珠」,有的很無奈,比如「彈丸之地」。有一個香港人自己給的別稱,不知道算美麗還是無奈,叫「投訴之都」。
香港人愛投訴,不知是否排上全球之最,但香港很多人都感受到動不動就投訴的社會風氣。香港流動性最高的一個行當,是俗稱「看更」的大廈管理員,那不是自己愛流動,而是相當於「中國大媽」的「香港阿嬸」,動不動就投訴。投訴一般是抱怨兩句,嚴重的就是對簿公堂。香港這兩天吵得比較熱鬧的案子,就來自投訴。
初看我的標題,您可能滿頭霧水,甚至有點生氣,「什麼?聊天就能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那還要學校幹什麼?老師不就可有可無了?你這個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的教授是在開玩笑吧?!」,完全沒有,我犯不著花那麼多的時間寫50個主題,大約10萬字的篇幅,只為了和大家開個玩笑吧!基於我的專業,以及以往和兩個孩子的聊天經驗,我才敢這樣信心滿滿的宣告出來。
寫這一系列主題的動機,起自於我太太的鼓勵,她是位私立幼兒園的老師,平常接觸到不少家長,深知許多家長對孩子們語文能力不足的焦慮,所以當我問她現在的家長們最需要的語文教育建議是什麼?我太太不假思索地回答:「怎麼和孩子聊天!」
我特別強調「認真聽課」四個字,是因為一般老師對學生們上課的要求是「注意聽!」這句話似乎是希望學生們注意上課的內容,但只是「注意」就好了嗎?該「注意」些什麼?「注意」到什麼程度?「注意」聽課之後能獲得些什麼呢?一連串的問題之下,或許「注意」兩字無法完全涵蓋,所以我試著以「認真」取代「注意」,盼望拓展「聽課」的範圍和深度。
學生「聽課」,到底能「聽」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概括了上面的問題,所以非常重要。怎麼「聽出不一樣的東西」呢?這個問題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完全要看我們對聆聽的期待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