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學測「國寫」有一題是選自楊牧先生的現代詩〈夭〉,讀完詩作後有兩個待答的問題,問題(一)是說明詩題為何命名為〈夭〉,問題(二)則列了普魯斯特在《追憶逝水年華》的一段話,請考生讀完楊牧詩作後,以「季節的感思」為題,寫一篇自己對季節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感受與領會的文章。
想必不少考生看到這題時很錯愕,倒不是「夭」有多麼弔詭,或是楊牧的詩有多難懂,而是多了普魯斯特的一段話,又很跳痛的放大成「季節的感思」這個題目,真可說是撲朔迷離、千迴百轉啊!
107年學測「國寫」有一題是選自楊牧先生的現代詩〈夭〉,讀完詩作後有兩個待答的問題,問題(一)是說明詩題為何命名為〈夭〉,問題(二)則列了普魯斯特在《追憶逝水年華》的一段話,請考生讀完楊牧詩作後,以「季節的感思」為題,寫一篇自己對季節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感受與領會的文章。
想必不少考生看到這題時很錯愕,倒不是「夭」有多麼弔詭,或是楊牧的詩有多難懂,而是多了普魯斯特的一段話,又很跳痛的放大成「季節的感思」這個題目,真可說是撲朔迷離、千迴百轉啊!
自從學測作文被國寫取代後,「讀寫結合」已經成為國寫的基本型態,這就意味著考生得在閱讀後有自己的看法,否則無法應付題目的要求。比如109國寫的第一題有關玩具的文章,閱讀文本下面的「問題(二):玩具對你而言,較偏向『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請就你的成長經驗,說明你的看法。」,很明顯的,這就是要求考生閱讀之後要有「評論」的能力,而「評論」的依據,就是自己的成長經驗。
又如109國寫的第二題是要求考生閱讀蘇軾的〈臨江仙〉詞(甲文),以及陳列的《地上歲月•山中書》(乙文)後,「請以『靜夜情懷』為題,連結甲文或乙文的體悟,寫一篇你對靜夜的體驗及感受。」。這個題目的要求也是很明確的,考生要將甲文或乙文的閱讀所得,「連結」到自己的相關經驗中,考生再以之為基礎,或「聯想」、或「比較」、或「類推」、或「創造」,選擇其中之一或若干思辨的方式,精彩地鋪陳出自己的感受。
什麼是「過去的精彩」?很簡單,就是你自己過去特殊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為什麼要整理這些?這和「國寫」有什麼關係?當然有!因為近三年的題目都需要考生拿自己的經驗、體驗,抒發閱讀之後的看法,與其到時再硬想、瞎掰,還不如提早暖身一下,免得臨場窘迫,發揮不出應有的水準。
近三年的題目真的需要自己的生活經驗嗎?107年的國寫第二大題的「問題(二):普魯斯特(Proust, M.)在《追憶逝水年華》中說:「一小時不僅僅是一個小時,它是一只充滿香氣、聲響、念頭和氛圍的花缽」,說明時間的認知與感官知覺及感受有關。楊牧的〈夭〉透過感官描寫,傳達季節的感知,請以「季節的感思」為題,寫一篇文章,描寫你對季節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考生在讀完楊牧的〈夭〉和參考普魯斯特的那段話後,題目要求「描寫你對季節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顯然,考生的「感知經驗」是「感受」和「領會」的基礎。
從國際性閱讀評比PISA和PIRLS成為閱讀教育的顯學之後,各階段入學考試也傾向出類似的題型。就國語文領域來說,PISA和PIRLS中的「非連續性文本」成為新寵兒,所以考生們應該不難發現,近年來常常出現圖形、表格、地圖、說明書、廣告、便條的題型。
尤其大學學測正式決定「國寫」要單獨考,大考中心所公布的範例中就有「圖表閱讀」題,107和108的「國寫」也有「圖表閱讀」題,看來以後的「國寫」常會出這類題目。因此,考生們就變得十分敏感,擔心一不小心,多年的努力就會栽在這類題目之上,太不划算了。儘管對新題型懷有戒慎恐懼的心情,對考生們而言是必須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對這種現象有些基本的認識。
看到這個標題,你可能會很驚訝地說:「有這麼嚴重嗎?!」,如果你知道109年國寫題中,第一題有關玩具的文章下面的「問題(一):請依據上文,說明積木產生的背景因素。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答題靠的就是閱讀的摘要能力,或許你將不再反對。
再加上108年國寫第一題,要求考生在解讀完國民健康署有關國人飲用含糖飲料結果的兩張圖表後,回答「問題(一):國民健康署若欲針對18歲(含)以下的學生進行減糖宣導,請根據圖1、圖2具體說明哪一群體(須註明性別)應列為最優先宣導對象?理由為何?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一個人出口成章,你會覺得他是有文學素養的人,如果他同時又能「旁徵博引」的話,你一定會崇拜他非常博學,是個有文化素養的人。我認為,「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要測的不僅是學生的文學素養,更是文化素養。尤其剛出爐沒幾年的「國寫」,考生要直接回答問題並不難,不過是個選擇罷了,但如果考生想要脫穎而出,表達的是自己的創意觀點,能否旁徵博引、增加觀點的「說服力」(比如「IREP」中「E」的部分,請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別再迷信「起承轉合」了,國寫時這麼做更能自信的表達觀點〉),就是個很關鍵的環節。
簡單的說,如果考生要能做到「旁徵博引」,就必須同時完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兩項工作。「你的就是我的」是指考生平時就要勤於累積各種訊息,借用他人的智慧結晶,並且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詮釋和儲存。因此,儘管坊間有許多蒐集古今「言例」或「事例」的書,如果你沒有事先做整理,只是想考前胡亂抓一、兩個例子來用,通常效果不太好,甚至張冠李戴,就是這個原因。
我曾經擔任過近十年學測和指考作文的閱卷老師,那是一段非常辛苦的工作經歷。每位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批閱數量龐大的卷子,並且迅速給分,所以工作量是很大的。那時的指考作文還好,題型相對比較單純,但學測的國文裡還有「非選擇題」,而且題中有題,閱卷老師往往必須在幾分鐘之內決定給考生幾分,這短時間內決定的分數,卻影響了考生的未來,你說是不是很嚴重?!
然而,你不能質疑閱卷老師的公平性,畢竟每份卷子都是經過彌封的,誰都無法知道手上這份卷子出自何人,甚至不能選哪個考區的卷子。當然你也不能拿理工科的客觀標尺來衡量,文章的評分總是很主觀的,所幸作文題目有基本要求,考生不能胡來,除了正式閱卷前的試閱外,每份卷子至少有兩人評閱,一旦兩位老師評分差距過大,還有第三人仲裁,所以至少能做到「相對客觀」,這個閱卷流程是適用於所有考生的。
寫作原本就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只不過表達的工具是文字,而且是選擇以書面作為表達的途徑,這正是與口語表達有所區別之處。
因此,歷來的作文教學都在這上面下功夫,老師總是教導一大堆的文章結構方式,修辭技巧、名言佳句,甚至要求模仿古今範文、經典事例,不斷練習精進,希望考生拿一篇漂亮的文章,就能輕鬆地成為考場的常勝軍。
我所有的專業經歷中,最常和孩子們聊的就是那段編寫小學國語教科書的經驗,在那段近十年的時光裡,我有幸大量接觸過去已經出版的、自己的團隊出品的、別人的辛苦結晶,當然,還有其他公司出版的國語文教科書。說真的,對我專業的提升進步很多,我不禁訝然,而且從來未曾想過,原來高聳象牙塔的內外,有這麼大的差異啊!
這段經歷足夠讓我和孩子們分享的原因,不在於做得久,而是其中有太多奇遇,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是孩子們!另外,孩子們在讀國小時都很熟悉的國語課本,很多人把書後的編輯群奉若神明,我的孩子也不例外,想不到其中一位竟是家中的老爸,可見他們有多驚訝了吧!
我的孩子們都知道,他們的爸爸是個很宅的男人,懶得外出,如果家裡還有剩的,絕對不去外面買新的,沒目的的逛街根本不可能,就算不得不出去買東西了,拿了就走。討價還價?誰有那閒工夫!貨比三家?無聊!
如果家人提議假期要去哪裡走走,偶一為之還好,如果外出太頻繁,我總是愁眉苦臉的說:「何必出去人擠人,在家裡待著不是很好嗎?」我聽說很多男人都這樣,常被統稱是懶病發作,或許我也是吧!除了懶惰外,或許更可能是嫌麻煩,而且我總覺得還有很多事要做,出去多浪費時間啊!但,不出去就真的能做很多事嗎?其實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