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處:翰林版國小國語五上第十四課(請自行參閱課文)

課前預習

1.玩玩各類生字擴展的遊戲

學生仍然得先找好生字的部首、筆畫、讀音和意義,由於初階時已經熟練,這時候查找的速度勢必更快更精確,不妨嘗試一下其他的活動比如可以事先編組,讓學生課前用樹狀圖畫出同部首的字群(如裕、肉攔),或是指涉同意義範疇的字族(如奉、獻、乞)。

2.生活中新詞運用調查活動

要求學生查找新詞的相關資訊,然後就寫在課文該詞的旁邊,接下來,課前上網路搜尋引擎,輸入新詞當關鍵字,然後讓他們從一條條的新聞報導、知識網站、網路文學部落格文章……中,分別找出兩個用這個新詞時對的、錯的和特殊的例子,至少三組

3.畫張心智圖統整課文內容

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將所讀到的課文內容畫成一張圖,如果畫的是 文章結構圖也可以,主題概念圖也無妨,只要能把課文內容完整地呈現,而且讓人看得懂即可

4.這裡,我會這麼說……

引導學生嘗試改動課文中的說法,如果可以的話,不妨由老師親自示範一下課文提到,連加恩說人們想加入非洲服務工作的條件時說:只要覺得自己很幸福的人,都可以去!改為只要覺得自己很幸福的人,而且願意分享幸福,都可以去!如何?這樣的說法比較完整,比較不容易被誤會此外,特別要告訴學生自己改動一個字的原因,讓學生要有所為而為,而且直接寫在課文該段敘述的旁邊

5.我最喜歡XXX,因為……

「XXX指的是人物或景物,讓學生試著讀完課文後,說出自己最喜歡文中的哪位人物,而且陳述自己最喜歡該人物的原因,然後直接寫在課文空白處

6.課文的這一段寫得最好,因為……

課文的這一段由學生自選,「寫得最好」的感覺則可以用簡單的表情符號或三言兩語標示出來一段時間之後,老師不妨指定某些段落,而且慢慢地改表情符號和三言兩語為多一點感想(因為的部分),接下來,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找所謂「寫得最好」的段落,然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7.想問作者的幾個問題

課前預習時,就可以讓學生對作者提出問題,但老師得先示範一下比如作者提到有人說手心向上代表乞討,為什麼他認為手心向上是領受愛的灌注呢乞討的可能性完全消失了?……直接寫在相關的課文敘述旁邊,不必去找答案,能提出問題比較重要

8.我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針對課文的內容,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建議,但老師必須先示範,如有可能,請幾位反應快的同學說說,刺激一下其他學生的思考比如年輕學子提問要去第三世界服務,要準備些什麼?作者說演講當下不知怎麼回答才算慎重我覺得作者還是要慎重回答比較好,或許可以針對有意願的人另外辦個說明會之類的

 

剛開始上課時的暖身活動

1.學生彼此檢查課本是否完成課前預習

因為有了課前預習,每位學生的課本一定是很熱鬧,所以讓他們彼此檢查,很容易就發現誰沒做預習工作,而且能相互觀摩學習如有偷懶不積極的學生,在同學彼此檢查時可能會感到羞愧,以後便會有所改進,當然,老師事先規定的懲罰機制還是要準備的

2.設計測驗題評估生字新詞的掌握能力

這是很重要的課前準備成果驗收,所以絕對不能棄守,但為了不要浪費太多時間,不妨採用聽寫的方式,測驗結束後還是讓鄰座同學交換批改,而且老師將隨堂測驗的分數記下,日後追蹤生字新詞能力不佳的學生

3.採用各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複習課文

這時的朗讀是為了再度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所以朗讀的方式可以多樣性的變換,以增加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和趣味感,比如領讀、接讀、分組讀分行讀等方式

4.提問幾個課文內容的記憶性問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可以直接從課文內容中找到,是有標準答案的記憶性問題老師問這些問題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學生,而是為馬上要進行的思考性對話暖身,因此,千萬不要用搶答的方式,只有幾位學生回答,而是要讓每位學生都寫下答案,然後老師再問他們答對的舉手,但不必真的一個個去檢查

5.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課前預習收穫

學生的課前預習一定要有機會展現,但課堂上的時間不多,所以每次就抽幾位學生出來分享即可,其他的就可以用拍照影片或實務的方式,將學生們的預習成果展現在教室或網站上因為有展示活動,就有見賢思齊,或是見不賢內自省的效果,這是長久維持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關鍵

 

提問對話

1.請你想一想,本文作者到底會不會想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比較?請你從課文中找證據(判斷)

2.有人曾說:「不要成為手心向上,而要成為手心下向的人……。」作者說他想講一句相反的話:「要先學會一個手心向上的人,……請你將前後兩種說法對比一下,然後判斷作者後面的話真是和前面的說法「相反」嗎?為什麼?(判斷)

3.你喜歡爸爸媽媽拿你和別的小朋友比較嗎?為什麼?試著設身處地思考一下,你覺得爸爸媽媽們常喜歡拿自己的孩子比較的理由是什麼?(評論)

4.作者在文末強調:「你要先體會自己是一個幸運的接受者,你就越有力量幫助更多的人。」你同意作者這樣的想法嗎?為什麼?(評論)

5.如果你像小時候的史懷哲一樣,喜歡比,一旦勝了,也聽到對手說出不服氣的話,你的反應會和史懷哲一樣嗎?為什麼?(連結與聯想)

6.如果史懷哲小時候不喜歡比「武」,或者是勝了後沒聽到對手那段不服氣的話,他還會這麼努力充實自己,幫助別人嗎?為什麼?(連結與聯想)

7.請你想一想,台下的年輕學子聽完作者去非洲服務的經驗後,接著問作者:「應該如何準備,才能去第三世界服務?的過程中,這些年輕的學子在想些什麼?為什麼?(推論)

8.課文中提到,作者演講結束了,主持人突然問他:「想要加入你們的非洲服務工作,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作者的回答是:「只要覺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人,都可以去!請你推測一下,當主持人聽到這樣的回答時,心裡會想些什麼?為什麼?(推論)

 

操作小建議

1.由於上述問題都是開放性的,所以老師不必要求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自圓能其說即可

2.呈現題目之後,先讓學生沉潛一下,而且在紙上大略寫出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讓他們在沒有思考之下,急著回答

3.如果學生沒有想法,老師不要越俎代庖,而是引導他們慢慢表達逐步深入,同時,每個問題找二三位學生回答即可,並注意均衡性

4.沒有機會口頭發表的學生,還是得三言兩語的把自己的答案寫在學習單中,做為老師課後檢核其學習成果的依據如遇有與眾不同的回答,老師不妨特別予以嘉獎或在課堂上讓其發表,以鼓勵學生勇於表達心聲

5.一開始實施本活動,學生不了解老師的想法,又沒有自由發想的習慣,所以開放性的對話比較花時間,能提問的問題比較少,所以老師的耐性就很重要一旦學生知道老師的期待和想法,師生對話速度會變快,對話內容的品質也隨之提高,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事


任務合作

1.作者在文末強調:「你要先體會自己是一個幸運的接受者,你就越有力量幫助更多的人。」想一想,你能從古今中外的名人中找出兩位這樣的例子嗎?並請比較他們的異同。(比較與對照)

2.課文中作者以史懷哲為例,指出他從偶然的機會中了解借助優勢助人的意義請你想一想,還有沒有哪些名人也有類似的成長背景?請大概說明其經歷(比較與對照)

 

操作小建議

1.為了讓小組合作更有效率,老師在提出任務要求後,不妨建議各組可採行的分工方式,以求讓合作變得更有意義原則上,還是以先的作法為主,但都得由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才行

2.以上的學習活動是小組任務的型式,所以小組成員應該都要參與投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老師在決定小組成員時不妨參考以S型分布,而且協助明訂組內各個角色的分工

3.為了讓小組分工合作更明確更公平,老師可以製作一張小組任務分工表,要求小組長書寫,並讓組員在自己的分工項目旁簽名,以核實小組合作的成效是否落實如果成效不彰,就直接懲罰不盡責者,切忌實施連坐法,打擊小組分工合作的意願​​​​​​​


創造分享

1.老師設計一份「我有多幸福!」的表格,其中包括「幸福項目」和「幸福的理由」兩個欄位,並舉例示範思考和填寫方式其後,每位小朋友在表格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答案,再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向全班同學展示成果​​​​​​​

操作小建議

創意的想法通常來自個人,但可由小組或群體將創意具體的創造出來本活動一開始就決定是以小組方式創造並分享成果,所以在實際進行資料蒐集前,小組就要針對怎麼蒐集資料蒐集那些資料如何組織資料呈現資料的方式等各方面,先進行討論,讓所有組員激發創意,待取得共識後再分工,才能更有效率的創造並分享小組的共同學習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