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處康軒版國小國語五下第十一課(請自行參閱課文)

課前預習

1.玩玩各類生字擴展的遊戲

學生仍然得先找好生字的部首、筆畫、讀音和意義,由於初階時已經熟練,這時候查找的速度勢必更快更精確,不妨嘗試一下其他的活動比如可以事先編組,讓學生課前用樹狀圖畫出同部首的字群(如瀲、濛漾),或是指涉同意義範疇的字族(如欲、宜、罩)。

2.生活中新詞運用調查活動

要求學生查找新詞的相關資訊,然後就寫在課文該詞的旁邊,接下來,課前上網路搜尋引擎,輸入新詞當關鍵字,然後讓他們從一條條的新聞報導、知識網站、網路文學部落格文章……中,分別找出兩個用這個新詞時對的、錯的和特殊的例子,至少三組

3.畫張心智圖統整課文內容

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將所讀到的課文內容畫成一張圖,如果畫的是文章結構圖也可以,主題概念圖也無妨,只要能把課文內容完整地呈現,而且讓人看得懂即可

4.這裡,我會這麼說……

引導學生嘗試改動課文中的說法,如果可以的話,不妨由老師親自示範一下由於課文是兩首詩,所以更動時不要太大,儘量以字為單位比較好,譬如水光瀲灩晴方好中,改為如何?欲把西湖比西子中,改為如何?此外,特別要告訴學生自己改動一個字的原因,讓學生要有所為而為,而且直接寫在課文該段敘述的旁邊

5.我最喜歡XXX,因為……

「XXX指的是人物或景物,讓學生試著讀完課文後,說出自己最喜歡文中的哪位人物或景物,而且陳述自己最喜歡該人物或景物的原因,然後直接寫在課文空白處

6.課文的這一段寫得最好,因為……

課文的這一段由學生自選,「寫得最好」的感覺則可以用簡單的表情符號或三言兩語標示出來一段時間之後,老師不妨指定某些詩段,而且慢慢地改表情符號和三言兩語為多一點感想(因為的部分),接下來,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找所謂「寫得最好」的詩段,然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7.想問作者的幾個問題

課前預習時,就可以讓學生對作者提出問題,但老師得先示範一下比如題目是飲湖上初晴後雨,但詩中的晴和雨好像沒有先後之分啊?為什麼山色空濛雨亦奇,在何處呢?……直接寫在相關的課文敘述旁邊,不必去找答案,能提出問題比較重要

8.我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以本課第二首詩是〈題西林壁〉為例,作者提出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看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個現象的描述,其中寓意深遠老師不妨讓學生思考一下,一個是遠看,一個是山中,如果不同的思考下(如反向類比迂迴轉換…等方式),廬山會是什麼樣子?再提出不同的創作建議

 

剛開始上課時的暖身活動

1.學生彼此檢查課本是否完成課前預習

因為有了課前預習,每位學生的課本一定是很熱鬧,所以讓他們彼此檢查,很容易就發現誰沒做預習工作,而且能相互觀摩學習如有偷懶不積極的學生,在同學彼此檢查時可能會感到羞愧,以後便會有所改進,當然,老師事先規定的懲罰機制還是要準備的

2.設計測驗題評估生字新詞的掌握能力

這是很重要的課前準備成果驗收,所以絕對不能棄守,但為了不要浪費太多時間,不妨採用聽寫的方式,測驗結束後還是讓鄰座同學交換批改,而且老師將隨堂測驗的分數記下,日後追蹤生字新詞能力不佳的學生

3.採用各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複習課文

這時的朗讀是為了再度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所以朗讀的方式可以多樣性的變換,以增加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和趣味感,比如領讀、接讀、分組讀分行讀等方式

4.提問幾個課文內容的記憶性問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可以直接從課文內容中找到,是有標準答案的記憶性問題老師問這些問題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學生,而是為馬上要進行的思考性對話暖身,因此,千萬不要用搶答的方式,只有幾位學生回答,而是要讓每位學生都寫下答案,然後老師再問他們答對的舉手,但不必真的一個個去檢查

5.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課前預習收穫

學生的課前預習一定要有機會展現,但課堂上的時間不多,所以每次就抽幾位學生出來分享即可,其他的就可以用拍照影片或實務的方式,將學生們的預習成果展現在教室或網站上因為有展示活動,就有見賢思齊,或是見不賢內自省的效果,這是長久維持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關鍵

提問對話

1.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有山色空濛雨亦奇一句,請你想一想,為什麼詩人會用「奇」字呢?(判斷)

2.請你想一想,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和〈題西林壁〉兩詩中,哪些部分是詩人眼見的客觀事實?哪些部分是詩人主觀的感受?為什麽?(判斷)

3.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以美女西施比喻西湖,你認為有哪些好處?如果還有其他可能,你會拿什麼比喻西湖呢?(評論)

4.蘇軾〈題西林壁〉詩的最後兩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認同這樣的結論嗎?為什麽?蘇軾言下之意,似乎是指離開了廬山,反而能了解廬山,你同意嗎?為什麽?(評論)

5.你曾跟著爸爸媽媽去旅遊過嗎?你最有印象的地方是哪裏?什麽時候去的?為什麽讓你印象深刻?你當時的感覺是什麽?為什麽?(連結與聯想)

6.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提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請你想一想,蘇軾所認為的西湖「淡妝」時應該是怎麼樣?「濃抹」時又應該是怎麼樣?蘇軾為什麼認為這兩種裝扮「總相宜」呢?(推論)

7.蘇軾漫步廬山之中,左右眺望,寫成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名句,在這時,蘇軾的心情和想法是什麽,最終才寫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呢?請說說你的理由是什麽。(推論)

 

操作小建議

1.由於上述問題都是開放性的,所以老師不必要求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自圓能其說即可

2.呈現題目之後,先讓學生沉潛一下,而且在紙上大略寫出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讓他們在沒有思考之下,急著回答

3.如果學生沒有想法,老師不要越俎代庖,而是引導他們慢慢表達逐步深入,同時,每個問題找二三位學生回答即可,並注意均衡性

4.沒有機會口頭發表的學生,還是得三言兩語的把自己的答案寫在學習單中,做為老師課後檢核其學習成果的依據如遇有與眾不同的回答,老師不妨特別予以嘉獎或在課堂上讓其發表,以鼓勵學生勇於表達心聲

5.一開始實施本活動,學生不了解老師的想法,又沒有自由發想的習慣,所以開放性的對話比較花時間,能提問的問題比較少,所以老師的耐性就很重要一旦學生知道老師的期待和想法,師生對話速度會變快,對話內容的品質也隨之提高,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事


任務合作

1.如果你和蘇軾一樣常常出去旅行,而且容易被美景所感動,請你模仿本課蘇軾的做法,把你看過的美景(比如阿里山日月潭等)比擬成某些人物,然後說明一下你這麼比喻的原因(連結與聯想)

2.請你比較本課中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和〈題西林壁〉兩首詩,有什麼異同之處?(比較與對照)

3.請你查找相關資料,看看是否有如蘇軾般把美景喻為美人的寫作方法?該詩與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有什麼異同之處?(比較與對照)

 

操作小建議

1.為了讓小組合作更有效率,老師在提出任務要求後,不妨建議各組可採行的分工方式,以求讓合作變得更有意義原則上,還是以先的作法為主,但都得由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才行

2.以上的學習活動是小組任務的型式,所以小組成員應該都要參與投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老師在決定小組成員時不妨參考以S型分布,而且協助明訂組內各個角色的分工

3.為了讓小組分工合作更明確更公平,老師可以製作一張小組任務分工表,要求小組長書寫,並讓組員在自己的分工項目旁簽名,以核實小組合作的成效是否落實如果成效不彰,就直接懲罰不盡責者,切忌實施連坐法,打擊小組分工合作的意願


創造分享

1.從蘇軾的詩中可以得知,古代詩人旅遊時景物與人物都是重點,欣賞風景之餘,不忘抒寫內在的感悟。請你撰寫一份名為「詩人陪我踏青去」的個人旅遊劄記,內容要包括景物特寫與人物傳真,更得包括旅遊心情、現象感悟等環節,完成後拿到課堂上同學們相互觀摩、學習。

 

操作小建議

創意的想法通常來自個人,但可由小組或群體將創意具體的創造出來本活動一開始就決定是以小組方式創造並分享成果,所以在實際進行資料蒐集前,小組就要針對怎麼蒐集資料蒐集那些資料如何組織資料呈現資料的方式等各方面,先進行討論,讓所有組員激發創意,待取得共識後再分工,才能更有效率的創造並分享小組的共同學習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