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處翰林版國小國語五下第十四課(請自行參閱課文)

課前預習

1.玩玩各類生字擴展的遊戲

學生仍然得先找好生字的部首、筆畫、讀音和意義,由於初階時已經熟練,這時候查找的速度勢必更快更精確,不妨嘗試一下其他的活動比如可以事先編組,讓學生課前用樹狀圖畫出同部首的字群(如遲、療、跨、患),或是指涉同範疇意義的字族(如渴、授、諾、率、艱)。

2.生活中新詞運用調查活動

要求學生查找新詞的相關資訊,然後就寫在課文該詞的旁邊,接下來,課前上網路搜尋引擎,輸入新詞當關鍵字,然後讓他們從一條條的新聞報導、知識網站、網路文學部落格文章……中,分別找出兩個用這個新詞時對的、錯的和特殊的例子,至少三組

3.畫張心智圖統整課文內容

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將所讀到的課文內容畫成一張圖,如果畫的是文章結構圖也可以,主題概念圖也無妨,只要能把課文內容完整地呈現,而且讓人看得懂即可

4.這裡,我會這麼說……

引導學生嘗試改動課文中的說法,如果可以的話,不妨由老師親自示範一下,比如最後一段,在一個人只要有強烈的自我期許,對自己想做的事充滿熱情,就永遠不會太晚……的前面,加一句大多數的情況下此外,特別要告訴學生自己加一句話或改動的原因,讓學生要有所為而為,而且直接寫在課文該段敘述的旁邊

5.我最喜歡XXX,因為……

「XXX指的是人物,讓學生試著讀完課文後,說出自己最喜歡文中的哪位人物,而且陳述自己最喜歡該人物的原因,然後直接寫在課文空白處

6.課文的這一段寫得最好,因為……

課文的這一段由學生自選,「寫得最好」的感覺則可以先用簡單的表情符號或三言兩語標示出來一段時間之後,老師不妨指定某些文段,而且慢慢地改表情符號和三言兩語為多一點感想(因為的部分),接下來,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找所謂「寫得最好」的文段,然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7.想問作者的幾個問題

課前預習時,就可以讓學生對作者提出問題,但老師得先示範一下比如有沒有即使有強烈的自我期許,而且充滿熱情,還是因為太晚而無法成功的例子呢?有沒有哪位醫學方面的偉人,曾是十五六歲跳級的醫學院資優生呢?……直接寫在相關的課文敘述旁邊,不必去找答案,能提出問題比較重要

8.我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在本課〈永遠不會太晚〉,作者提出了想當一位優秀的醫生,要幾歲讀醫學院才不會太晚?想當一位傑出的畫家,要幾歲開始學畫才不會太晚?想建立一個跨國企業,要幾歲開始著手才不會太晚?三個問題,然後用三個特殊人物說明永遠不會太晚的觀念老師不妨讓學生忽略課文的人物,就一般的狀況下,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回答,寫在課文空白處,並說明理由

剛開始上課時的暖身活動

1.學生彼此檢查課本是否完成課前預習

因為有了課前預習,每位學生的課本一定是很熱鬧,所以讓他們彼此檢查,很容易就發現誰沒做預習工作,而且能相互觀摩學習如有偷懶不積極的學生,在同學彼此檢查時可能會感到羞愧,以後便會有所改進,當然,老師事先規定的懲罰機制還是要準備的

2.設計測驗題評估生字新詞的掌握能力

這是很重要的課前準備成果驗收,所以絕對不能棄守,但為了不要浪費太多時間,不妨採用聽寫的方式,測驗結束後還是讓鄰座同學交換批改,而且老師將隨堂測驗的分數記下,日後追蹤生字新詞能力不佳的學生

3.採用各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複習課文

    這時的朗讀是為了再度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所以朗讀的方式可以多樣性的變換,以增加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和趣味感,比如領讀、接讀、分組讀分行讀等方式

4.提問幾個課文內容的記憶性問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可以直接從課文內容中找到,是有標準答案的記憶性問題老師問這些問題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學生,而是為馬上要進行的思考性對話暖身,因此,千萬不要用搶答的方式,只有幾位學生回答,而是要讓每位學生都寫下答案,然後老師再問他們答對的舉手,但不必真的一個個去檢查

5.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課前預習收穫

學生的課前預習一定要有機會展現,但課堂上的時間不多,所以每次就抽幾位學生出來分享即可,其他的就可以用拍照影片或實務的方式,將學生們的預習成果展現在教室或網站上因為有展示活動,就有見賢思齊,或是見不賢內自省的效果,這是長久維持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關鍵

提問對話

1.作者在文中為何說史懷哲30歲學醫是「跟自己過不去」?你認為史懷哲要怎麼做,才是作者心目中的「跟自己過得去」?為什麼?(判斷)

2.作者提到劉其偉是看畫展時,被同事半調侃、半激勵下,才興起繪畫的渴望,而且努力學會。你認為合理嗎?為什麼?(判斷)

3.文中提到史懷哲「義無反顧」,讀了8年終於通過醫師資格考試,你覺得作者使用「義無反顧」這個詞適合嗎?為什麼?(判斷)

4.課文提到史懷哲的成就比15-16歲資優生還棒,而劉其偉的成就更比8歲學畫的人要高出許多,你認為這樣的比較合理嗎?為什麼?(評論)

5.文中提到:「只要有強烈的自我期許,對自己想做的事充滿熱情,就永遠不會太晚」,這種想法,能夠適用於所有的狀況嗎?為什麼?(評論)

6.你還知道哪些人年紀大才開始學習,卻仍有所成就的例子?請詳細說明人物事件的前因後果。(連結)

7.說說看自己是否曾經為了某個目的,而去學習一些新的事物且樂此不疲?學習的過程和心情的轉變為何?(連結)

8.課文提到柯勞克「鼓其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胸無大志的兩兄弟和他合作」,想想看,他和兩兄弟說了些什麼呢?你的理由是什麼?(推論)

9.作者認為:「他的成就遠比大多數從8歲就開始學畫的人要高出許多」,思考一下,劉其偉的哪些成就會比一般早學畫的人高呢?為什麼?(推論)

 

操作小建議

1.由於上述問題都是開放性的,所以老師不必要求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自圓能其說即可

2.呈現題目之後,先讓學生沉潛一下,而且在紙上大略寫出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讓他們在沒有思考之下,急著回答

3.如果學生沒有想法,老師不要越俎代庖,而是引導他們慢慢表達逐步深入,同時,每個問題找二三位學生回答即可,並注意均衡性

4.沒有機會口頭發表的學生,還是得三言兩語的把自己的答案寫在學習單中,做為老師課後檢核其學習成果的依據如遇有與眾不同的回答,老師不妨特別予以嘉獎或在課堂上讓其發表,以鼓勵學生勇於表達心聲

5.一開始實施本活動,學生不了解老師的想法,又沒有自由發想的習慣,所以開放性的對話比較花時間,能提問的問題比較少,所以老師的耐性就很重要一旦學生知道老師的期待和想法,師生對話速度會變快,對話內容的品質也隨之提高,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事


任務合作

1.讀了本課的內容後,如果想為本課另取一個新名,你會取甚麼課名?為什麼?(評論)

2.如果你想用「半調侃、半激勵」的方式鼓勵弟弟學騎腳踏車,你會對他講些什麼話呢?(連結與聯想)

3.請找若干克服困難,終於成功的實例,歸納其戰勝艱難的因素為何?並與本文的例子作一比較。(比較與對照)

4.請找若干立志而成功的實例,歸納其成功的原因為何?並與本文的幾個例子作一比較。(比較與對照)

5.找一篇列舉式的說明文,嘗試分析它與本課課文之間敘述方式的異同。(比較與對照)

6.找一篇「提問—舉例」形式的文本敘述方式,嘗試分析它與本課課文之間的異同。(比較與對照)

 

操作小建議

1.為了讓小組合作更有效率,老師在提出任務要求後,不妨建議各組可採行的分工方式,以求讓合作變得更有意義原則上,還是以先的作法為主,但都得由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才行

2.以上的學習活動是小組任務的型式,所以小組成員應該都要參與投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老師在決定小組成員時不妨參考以S型分布,而且協助明訂組內各個角色的分工

3.為了讓小組分工合作更明確更公平,老師可以製作一張小組任務分工表,要求小組長書寫,並讓組員在自己的分工項目旁簽名,以核實小組合作的成效是否落實如果成效不彰,就直接懲罰不盡責者,切忌實施連坐法,打擊小組分工合作的意願


創造分享

1.想想看自己想達成的活動或目標,在老師或小組同儕的協助下,嘗試訂下日、月、年的計畫表,並說明如何達成目標和如何檢核實施進度的方法

2.蒐集相關資料,模仿本課的文章結構舉例方式,嘗試寫一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說明性文章。

操作小建議

創意的想法通常來自個人,但可由小組或群體將創意具體的創造出來本活動一開始就決定是以小組方式創造並分享成果,所以在實際進行資料蒐集前,小組就要針對怎麼蒐集資料蒐集那些資料如何組織資料呈現資料的方式等各方面,先進行討論,讓所有組員激發創意,待取得共識後再分工,才能更有效率的創造並分享小組的共同學習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