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處:南一版國小國語五下第四課(請自行參閱課文)

課前預習

1.玩玩各類生字擴展的遊戲

學生仍然得先找好生字的部首、筆畫、讀音和意義,由於之前已經熟練,所以這時候查找的速度勢必更快更精確因此,不妨嘗試一下其他的活動,比如可以事先編組,讓學生課前用樹狀圖畫出同部首的字群(如礦、喊癟),或是指涉同意義範疇的字族(如隆、轟、怯)。

2.生活中新詞運用調查活動

要求學生查找新詞的相關資訊,然後就寫在課文該詞的旁邊,接下來,課前上網路搜尋引擎,輸入新詞當關鍵字,然後讓他們從一條條的新聞報導、知識網站、網路文學部落格文章……中,分別找出兩個使用這個新詞時對的、錯的和特殊的例子,至少三組

3.畫張心智圖統整課文內容

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將所讀到的課文內容畫成一張 心智圖,如果學生畫的是文章結構圖也可以,主題概念圖也無妨,只要能把課文內容完整地呈現,而且讓人看得懂即可

4.這裡,我會這麼說……

引導學生嘗試改動課文中的說法,如果可以的話,不妨由老師親自示範一下 譬如阿嬤眼睛睜開了,有人正用我的萬金油在幫他擦額頭和太陽穴這個敘述的順序好像怪怪的,或許改成有人用我的萬金油幫阿嬤擦額頭和太陽穴,過了一會兒,他的眼睛就睜開了如何?此外,特別要告訴學生自己改動的原因,讓學生了解有所為而為,而且直接寫在課文該段敘述的旁邊

5.我最喜歡XXX,因為……

「XXX指的是人物或景物,讓學生試著讀完課文後,說出自己最喜歡文中的哪位人物或景物,而且陳述自己最喜歡該人物或景物的原因,然後直接寫在課文空白處

6.課文的這一段寫得最好,因為……

課文的這一段由學生自選,「寫得最好」的感覺則可以先用簡單的表情符號或三言兩語標示出來一段時間之後,老師不妨指定某些段落,而且慢慢地改表情符號和三言兩語為多一點感想(因為的部分),接下來,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找所謂「寫得最好」的段落,然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7.想問作者的幾個問題

課前預習時,可以讓學生對作者提出問題,但老師得先示範一下比如作者八歲一個人坐火車去宜蘭找阿嬤,如果路上遇到壞人怎麼辦?如果火車裡的老婆婆沒被救過來,作者該怎麼辦?……直接寫在相關的課文敘述旁邊,不必去找答案,能提出問題比較重要

8.我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針對課文的內容,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建議,但老師必須先示範,如有可能,請幾位反應快的同學先說,刺激一下其他學生的思考比如建議作者的爸爸讓孩子獨自搭車時,應該帶哪些東西?,或是遇到路人暈倒,可以採取哪些更積極有效的做法?再提出不同的創作建議

 

剛開始上課時的暖身活動

1.學生彼此檢查課本是否完成課前預習

因為有了課前預習,每位學生的課本一定是很熱鬧,所以讓他們彼此檢查,很容易就發現誰沒做預習工作,而且能相互觀摩學習如有偷懶不積極的學生,在同學彼此檢查時可能會感到羞愧,以後便會有所改進,當然,老師事先規定的懲罰機制還是要準備的

2.設計測驗題評估生字新詞的掌握能力

這是很重要的課前準備成果驗收,所以絕對不能棄守,但為了不要浪費太多時間,不妨採用聽寫的方式,測驗結束後還是讓鄰座同學交換批改,而且老師將隨堂測驗的分數記下,日後追蹤生字新詞能力不佳的學生

3.採用各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複習課文

這時的朗讀是為了再度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所以朗讀的方式可以多樣性的變換,以增加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和趣味感,比如領讀、接讀、分組讀分行讀等方式

4.提問幾個課文內容的記憶性問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可以直接從課文內容中找到,是有標準答案的記憶性問題老師問這些問題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學生,而是為馬上要進行的思考性對話暖身,因此,千萬不要用搶答的方式,只有幾位學生回答,而是要讓每位學生都寫下答案,然後老師再問他們答對的舉手,但不必真的一個個去檢查

5.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課前預習收穫

學生的課前預習一定要有機會展現,但課堂上的時間不多,所以每次就抽幾位學生出來分享即可,其他的就可以用拍照影片或實務的方式,將學生們的預習成果展現在教室或網站上因為有展示活動,就有見賢思齊,或是見不賢內自省的效果,這是長久維持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關鍵

 

提問對話

1.作者說他那次單獨去宜蘭時,口袋裡除了一盒萬金油外,什麼也沒有。」你覺得可信嗎?如果覺得可信,理由是?如果你覺得不可能什麼都沒有,請說明你的理由。(判斷)

2.你覺得為什麼爸爸說:「如果想睡覺,就拿萬金油出來塗一塗?想一想,為什麼作者看到老婆婆凹癟的嘴不停嚼著東西,讓我有點害怕(判斷)

3.作者提到他八歲時,是在爸爸「堅決」的眼神下出發旅行的請你想一想,爸爸的這個堅決眼神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想法?你對作者爸爸的這種作法認同嗎?為什麼?(評論)

4.讀完本課之後,你認為作者在這趟旅行中有什麼收穫?請說說你的理由。(評論)

5.你曾有遇到像作者那樣身邊有人暈倒的緊急狀況嗎?如果有,請說說當時的過程,你是怎麼處理的?為什麼?如果沒有,請你想像一下如果突然遇到,你會像作者那樣處理嗎?為什麼?或者你還有其他的想法嗎?為什麼?(連結與聯想)

6.作者一上車看到全車都睡了,老婆婆還醒著,但老婆婆見到作者,就送他吃芭樂,知道他要去宜蘭後,隨後就閉起眼睛睡了請你想一想,為什麼老婆婆原本醒著,和作者互動之後,卻又閉眼睡覺呢?(推論)

7.阿嬷經由眾人搶救清醒後,有人和她說:「阿婆,還好你帶孫子出來,不然,你昏死沒人知道!這時,作者看到阿嬤一邊笑著點頭,眼淚一邊從她眼角流了下來請你猜想一下,阿嬤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她的心裡在想些什麼?(推論)

 

操作小建議

1.由於上述問題都是開放性的,所以老師不必要求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自圓能其說即可

2.呈現題目之後,先讓學生沉潛一下,而且在紙上大略寫出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讓他們在沒有思考之下,急著回答

3.如果學生沒有想法,老師不要越俎代庖,而是引導他們慢慢表達逐步深入,同時,每個問題找二三位學生回答即可,並注意均衡性

4.沒有機會口頭發表的學生,還是得三言兩語的把自己的答案寫在學習單中,做為老師課後檢核其學習成果的依據如遇有與眾不同的回答,老師不妨特別予以嘉獎或在課堂上讓其發表,以鼓勵學生勇於表達心聲

5.一開始實施本活動,學生不了解老師的想法,又沒有自由發想的習慣,所以開放性的對話比較花時間,能提問的問題比較少,所以老師的耐性就很重要一旦學生知道老師的期待和想法,師生對話速度會變快,對話內容的品質也隨之提高,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事


任務合作

1.請查找相關資料,蒐集有關「兒童旅行歷險」主題的故事一則,讀完其內容後,再與本課課文做一比較,分析兩者的異同。(比較與對照)

2.在吳念真導演八歲的旅行中,出現了兩位阿嬤的身影,課文中的敘述雖然偏重車裡遇到的那位,但最後卻是以自己的阿嬤作結請你說說作者對這兩位阿嬤的感覺有何不同?為什麼?請從課文中找證據。(比較與對照)

3.請你幫忙想一想,如果老婆婆中暑暈倒時,恰巧作者身上沒有萬金油的話,你會建議應該怎麼救老婆婆呢?為什麼?(連結與聯想)

 

操作小建議

1.為了讓小組合作更有效率,老師在提出任務要求後,不妨建議各組可採行的分工方式,以求讓合作變得更有意義原則上,還是以先的作法為主,但都得由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才行

2.以上的學習活動是小組任務的型式,所以小組成員應該都要參與投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老師在決定小組成員時不妨參考以S型分布,而且協助明訂組內各個角色的分工

3.為了讓小組分工合作更明確更公平,老師可以製作一張小組任務分工表,要求小組長書寫,並讓組員在自己的分工項目旁簽名,以核實小組合作的成效是否落實如果成效不彰,就直接懲罰不盡責者,切忌實施連坐法,打擊小組分工合作的意願


創造分享

1.讀過本課之後,你對吳念真導演小時候的經歷非常感興趣,所以想要組織一次採訪,了解他還有哪些有趣的童年回憶但是,採訪吳念真導演前,你要做好一份「採訪吳念真導演企畫書」,採訪的方式可以先從本課課文的內容談起,然後再設計幾個問題,讓吳念真導演暢談自己的童年

操作小建議

創意的想法通常來自個人,但可由小組或群體將創意具體的創造出來本活動一開始就決定是以小組方式創造並分享成果,所以在實際進行資料蒐集前,小組就要針對怎麼蒐集資料蒐集那些資料如何組織資料呈現資料的方式等各方面,先進行討論,讓所有組員激發創意,待取得共識後再分工,才能更有效率的創造並分享小組的共同學習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