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聲明一下,我是贊同「大量閱讀」的人,而且希望每個人都能「大量閱讀」。

我無法苟同的,是很多人大聲疾呼「大量閱讀」,卻沒有談一些相關的問題,白白的讓這個美好的教育理想,變成只是一場激情的幻想而已。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一定記得先秦時期有個墨子,他一生宣傳「兼愛」的理念,而且徹底的執行,所以墨者到處幫人家守城,傳承下來的是一種類似遊俠的精神。他認為天下因為不相愛才會戰亂,所以只要大家「兼愛」,天下就能太平,很可惜,他沒有進一步說明怎麼「兼愛」?有無對象的差異?有無時機的考慮?……所以「兼愛」只能是口號,對時局勢沒有太大的影響。

生活上也有很多類似的狀況。比如一個學生很認真,考試成績卻不理想,師長的建議通常是再用功點,下次一定沒問題;一個人常生病,身體虛弱,關心他的人會說要多吃點、常常運動,慢慢就會改善;一位年輕人談戀愛總是不成功,覺得很沮喪,這時聽到最多的勸告就是:「眼光別太高,繼續努力,多多嘗試,最後一定會成功的……」。

            是這樣的嗎?學生即使很用功,考試成績卻不理想,或許不是他用功程度的問題,應該轉而檢視讀書方法和答題技巧吧!一個常生病,身體不好的人就算要改善飲食,也要視身體需要的養分而定,絕非吃多就好,同樣的,身體不好的人想運動時更要小心,否則得不償失,後遺症更大。談戀愛不成功的解決之道,更不是有屢敗屢戰的精神就行,想要下次能順利,恐怕要檢討自己的戀愛態度和自我形象經營,以及與異性互動時的行為,一段戀情才能順利展開……。

一個沒有對症下藥的空泛建議,不可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可怕的是如果聽的人奉為信仰,隨後產生的惡劣影響,將難以想像,「大量閱讀」就是這樣。

「閱讀」表現不好?那就「大量閱讀」吧!「大量閱讀」中的「大量」是指多少?「大量」閱讀些什麼呢?要怎麼讀,才算「大量閱讀」?「大量閱讀」的目標是什麼?……。在「大量閱讀」的背後,常有一連串的問題要面對,如果坐視不理,矇著頭去做,就可能出現兩種極端,好的是獲得「通經致用」的美譽,遺憾的就不免有「兩腳書櫥」的嘲諷。更令人擔心的是,一般學生自覺無法做到「大量閱讀」,所以只能視為身外物,反正與我無關。

            姑且不論學生,我們也知道要「大量閱讀」,因為這麼做好處多多。但做得到嗎?恐怕很困難,主觀上很想去做卻無法找出時間,所以只能「心嚮往之」了;客觀的現象也是,據說《紐約時報》兩三天的訊息量,就等於過去一個世紀的總和,難怪莊子早就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因此,「大量閱讀」只是個目標,而我們正如同「夸父追日」,只希望別倒在追途上。

          會嗎?我們會倒在追途上嗎?有可能!但筆者更擔心的是,有夸父的精神固然可貴,但咱們可能不自覺的追錯日了,或者「追日」這個行為本身是有問題的,最終只能徒勞無功。同樣的,「大量閱讀」的口號下也有許多陷阱,如果沒想清楚,到頭來白忙一場,好好的「理想」就只能是「幻想」了。筆者列出幾種「大量閱讀」口號下可能產生的盲點,供大家參考:

一、閱讀數量的惡性競爭

「大量閱讀」給人的第一個直覺就是閱讀的數量必須很多,所以很多學校辦「閱讀小學士」、「閱讀小碩士」、「閱讀小博士」的活動,升級得獎的標準就是讀了幾本書,但是有幾位學生認真的一本一本讀呢?令人懷疑。為了衝高數量,直接把書的開頭結尾抄一抄交差了事,這樣的學生根本對書中內容一無所知,卻是時有所聞的。這難道是我們要的結果嗎?可是既然有「大量」的觀念在裡面,可比性的訊息一出,就挑動人們的競爭神經,志在奪魁的花招盡出,這樣的現象就很難避免。

 

二、囫圇吞棗或死背硬記

還是託「大量」觀念下的競爭心理,如果我們想對「大量閱讀」做一成效評估,通常會透過測驗的方式進行。這時,我們不免又繞回「為考試而讀書」的老路了,而「大量閱讀」的目的便是為了擴大考試範圍的準備。這樣的轉換,不禁讓人質疑「大量閱讀」的意義何在,在這樣的作法下,學生還能撐多久?「大量閱讀」會成為他們的終生興趣嗎?實在讓人無法想像。前一段時間,上任不久的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說未來學測有20%的素養導向題,同學們不要死背,要大量閱讀,接觸多元議題,這種觀念固然是世界趨勢,一旦落入升學考試的軌道中,會產生什麼效應,值得後續長期觀察。

 

三、胡亂充數,過猶不及

                如果考慮閱讀成效,吾人倡導「大量閱讀」的同時,應該為不同對象量身訂製一系列的合適書單,否則只是為了衝高數量,卻找一堆太難或太簡單的書來讀,我們還能期待什麼閱讀成效呢?譬如美國全國性「州共同核心課標」(CCSS)的調查報告指出,現在的孩子讀的大概都是「少文本」或「無文本」的訊息,導致閱讀能力低下,所以新課綱要求讓孩子們讀較複雜的文章。基於人性「挑軟柿子吃」的心理,如果我們放任自選「大量閱讀」的書單,讀了就好,讀多少最重要,我們的孩子恐怕將和美國的青少年一樣了。

 

四、閱讀偏食症越來越嚴重

和人類的其他行為一樣,「閱讀」有所偏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大量閱讀」很容易助長這樣的偏好,原因很簡單,偏好主題的書能輕易上手,又不難沈醉其中,所以求閱讀數量累積一點都不困難,長期下來,卻會變成閱讀的偏食症。學校教育中,我們要避免學生偏食,閱讀的內容也是,雖然閱讀之初,不妨讓孩子自由選擇讀什麼書,慢慢的,老師卻要注意有沒有偏食的現象,即時予以矯正。從這個角度來說,「大量閱讀」的目的不正是要累積不同主題的閱讀數量嗎?

 

              許多名人在高喊「大量閱讀」時,如果沒把上面的問題和可能的盲點講清楚,將來會產生哪些惡劣影響,都不讓人意外。這時,您還覺得「大量閱讀」是個「理想」嗎?恐怕只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