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教育部頒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終於出爐,隨後就要正式實施所以,各地的中小學老師們正如火如荼的參加研習,教科書出版業者也不斷開會討論,作為新一波編寫工作的依據,大家都想知道,這個《課綱》將帶來什麼樣課程與教材的新變革。

《課綱》中最響亮的口號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不僅是各個領域的最高指導原則,可說是我國十二年國民教育的終極目標但,什麼是「核心素養」?為什麼要培養「核心素養」?語文的「核心素養」是指什麼?具備「語文核心素養」的人,該有什麼表現呢?

政府官員關心《課綱》,因為它是個教育政策;各級老師關心《課綱》,因為它是教學的指導原則;教科書商關心《課綱》,因為它影響到書能不能賣您要關心《課綱》嗎?當然要除了考試之外,它還關係到十二年後,國家交還給您的是什麼樣孩子,您現在不關心,難道要等到十二年後才後悔嗎?!

什麼是「核心素養」?教育部透過《總綱》的解釋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因此,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能發展。」很明顯的,教育部的「核心素養」是來自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所以也算是與世界教育主流思潮同步

在這樣的定義下,就有所謂「三大面向和九大項」的內容,其中,「三大面向」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九大項」的部分則涵蓋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為了清楚說明,《總綱》裡有一個意象圖如下:

undefined

 

接下來我們要問:為什麼要培養「核心素養」呢?上面提到的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的說法,幾乎是廢話,意義不大筆者在教育部出版的《面向未來的能力:素養導向教學教戰守冊》一書中,找到了世界在改變,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未來十年,七十%的工作會消失舊的教學已無法讓孩子面對未來多變的世界。」的敘述,應該可以當作答案

看到這樣的說詞,您可能和我一樣有很多疑問:世界不斷改變,未來十年只有「人工智慧」大行其道嗎?即便如此,這和培養「核心素養」有何關係?舊的教學無法讓孩子面對未來多變的世界,新的就可以嗎?既然未來的世界多變不可知,為什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能面對呢?……請您先忍著,因為我們只是想了解政府在做什麼,至於這裡面有沒有問題,總得了解後再說吧!

再好的教育理念也要落實到學科上,「核心素養」也不例外,筆者對國語文的領域略知一二,所以咱們接著來談「語文核心素養」是什麼呢?如果您有興趣,不妨直接到教育部的網站,點選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國語文領域的部分來看但筆者不建議這麼做,因為實在太難看懂了,一份表格中,把「三大面向和九大項」對應到三個學制階段,密密麻麻的一堆抽象學術用語,連我這學語文教育出身的人,也感到味如嚼蠟

為了方便大家了解,筆者試著用《世說新語》的一個小故事,來說明「語文核心素養」到底為何物,具備「語文核心素養」的人該有何表現話說顧和有兩位非常聰明的孫子,他們是外孫九歲的張玄之內孫七歲的顧敷,即便如此,顧和還是很有識孫之明,他常說顧敷稍勝一籌,所以比較偏愛,搞得張玄之很不高興有一天,爺孫三人就到寺廟中遊覽,他們看到寺中有佛涅槃(去世)塑像,旁邊的弟子們有的哭泣,有的不哭泣,顧和就問兩個孫子為什麼會這樣?

張玄之率先回答:與佛親近的弟子哭泣,與佛不親近的弟子,自然就不會哭泣啦。」顧敷接著回答:不對!應該是達到『忘情』境界的弟子不哭泣,沒『忘情』的弟子,還是受到情感的牽絆,無法超脫,所以就哭泣了。」(《世說新語˙言語》)看來,顧和的判斷是正確的回到「語文核心素養」的話題,我們思考一下顧敷為何能勝張玄之一籌?他顯然是擁有了當時魏晉玄學「聖人忘情」論題的知識,更可貴的,是在爺爺臨時出的問題上,同時判斷出張玄之的錯誤,並且有說服力的陳述自己的觀點

筆者認為,《十二年國教課綱》所要培養的「語文核心素養」,或許就像故事中顧敷所表現的那樣:有知識,但不是死知識,貴在能運用,而且是恰如其分的解決當下的問題;有能力,卻不是傻行動,重在能思考,而且是充滿自信的梳理現象中的困惑;有態度,決不是瞎附和,難在能堅持,而且是立場鮮明的深究人群社會的真理

人才所能表現的一切,總是亙古不變的如果新《課綱》倡導的「語文核心素養」真能把咱們的孩子教成像顧敷那樣的人才,您還有理由不支持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