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願景工程民調發現,追求小確幸不是青年世代獨有,而是人人都愛小確幸,是不分世代都希望擁有的生活綠洲與精神出口調查顯示,有七成青世代同意小確幸讓人有動力活下去,但銀世代也有超過六成的人認同小確幸介於兩代之間的中間世代也有六成四同意

這篇標題為銀世代,六成也認同小確幸(2018.03.18)的報導,特別解釋小確幸語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想要在日常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多少需要一些必須遵守的個人規範,村上舉例,那就像是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

出版人作家顏擇雅在新著《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中特別探討小確幸本意。她爬梳著作,村上給的例子是「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她認為,「小確幸必須與自律互為表裡」。她指出,台灣愛說的小確幸已成大夢想的相反詞原本小確幸沒啥不好,但一旦把小確幸變成買不起房工作缺乏成就感之後的刻意追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過,曾經是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等職的程天縱說,過過小確幸、小日子,有什麼不對?,他這一代人,父母輩百分之八九十也是開個小店,找個工作養家,追求個小幸福,但一樣有創造啊有貢獻啊可能一個世代人人都是王永慶都是尹衍樑都是郭台銘嗎?,有句玩笑話說:人人有夢想,但夢想實現了怎麼辦?,別再苛責年輕人追求小確幸,重要的是政府要讓金字塔頂端和底層的人都活在水面之上(指滿足基本生活)

社運工作者苗博雅說,年輕人需要小確幸,是因為大家需要立即的滿足,「鼓勵自己繼續為資本家出賣勞力、出賣生命的動力來源」。所以小確幸的真正受益者其實是雇主或老闆,所以請這些大人不要再以消遣年輕人作為退休之後的娛樂

顏擇雅提醒,小確幸不只年輕人愛,「我們中老年人都愛小確幸啊」,而且老年人追求小確幸,對社會傷害更大。台灣迫切需要產業轉型,需要投資,這就有不確定性;一旦老人追求確幸,投資意願就低,台灣未來就很危險誰不愛小確幸?但是,不要鼓吹只追求小確幸」。

以上是報導的全文。從這篇報導中,我們可以得到幾個訊息:小確幸這個詞的來源是什麼不同世代都愛「小確幸」,以及不同立場的人對「小確幸」的看法,還有「小確幸」可能對社會的影響。

事實上,小確幸這個詞已經流行很久了,即使中小學生也能朗朗上口,所以拿來當話題和孩子們聊一聊,應該會有蠻多的迴響,但您千萬不要先行否定或肯定小確幸,免得變成了一言堂,而且不能抽象的聊,要具體的講才行

怎麼開始聊這個話題呢?不妨順著村上春樹的原意,講一講您自己的經歷比如我,可能是上一個上午的課,下午突然幾位高中同學來我研究室打屁,非常愉快,是「小確幸」;已經連續上三天課,我明天還有五堂課要上,突然來個颱風假,耶「小確幸」;一天下來已經寫了三小時的論文,上網找個好萊塢大片,好好欣賞一下,自己製造個「小確幸」也不錯

然後,您可以問問孩子生活有沒有類似的「小確幸」時刻,簡單的說說大致的情況,還有對這個「小確幸」的感覺您可能會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一開始就隨便聊不是很好?不好在您提這篇報導之前,我建議您和孩子聊的方向就確定下來,否則難以和報導的內容相聯繫

接下來,您就可以和孩子們說說您在報導中看到的訊息了比如,您可以說說銀世代竟然有六成的人認同「小確幸」,儘管我也認同,卻很驚訝於中間世代竟有六成四認同接下來,您可以和孩子討論這個現象背後的理由,讓孩子對社會調查的敏感度增加,至於討論有沒有結論正不正確,其實不重要

這時不妨問問孩子們對「小確幸」的看法,孩子或是正面或是負面的看法,您都不要太介意,只要他能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好,與此同時,進一步問問他對顏擇雅程天縱和苗博雅三人意見的感受

相較之餘,程天縱的說法比較中性,比較接近一般人的想法;苗博雅的言辭之間,攻擊性較強,類似請這些大人不要再以消遣年輕人作為退休之後的娛樂。」的說詞,不愧是社會運動者的思考邏輯和評論特色;顏擇雅的詮釋接近老一輩的共識,較為苦口婆心的希望下一代有出息,千萬不能偷安苟且得過且過,甚至直指老年人愛「小確幸」,台灣未來就很危險

這是我對三人的評論,您當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反正是和孩子聊,不必有太大的包袱在孩子們說出他們的感受後,您不妨分享您對這三位的意見,可是千萬不要有太強烈的主觀好惡,而是指出這些說法給人的感受如何,他們的動機能是什麼,可能代表的是什麼樣的立場就可以了

我認為,聊這種抽象話題,千萬別真的往抽象的方向去聊,而是從個人具體的經驗出發,類似的報導中雖然沒有談及生活經驗,卻會呈現不同的意見,平衡報導下,對立的說詞往往不讓我們和孩子聊天淪為抽象空洞正因為有具體的共識,類似「小確幸」的話題,就變成您和孩子生活中的共通語言,比如我今天喝到一種特別的飲料,真是個「小確幸」啊無意間在某某市場裡,吃到美味的當地小吃,不枉我找了大半天,「小確幸」無疑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