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知名的大陸動物小說沈石溪著作很豐富,他的這篇〈保母蟒〉讓我印象十分深刻,與楊紅櫻的科學童話不同,沈石溪都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寫,描述各種動物的型態事件,讀起來一樣吸引人,讓我們對動物的各種習性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保母蟒〉的內容是這樣的,作者家住在兩山之間,前後都有茂密的樹林,只要大人不在,村中的嬰兒常要遭殃,有的是被像兔子大的山老鼠咬掉鼻耳,有的被母熊抱走,幾年後回來變成道地的熊孩子作者常入山狩獵幾天不在家,妻子也要勞作,沒法時時照顧嬰兒,家貧不可能請保母,後來只好請獵人朋友幫忙找,想不到竟然是隻西雙版納黑尾大蟒蛇

作者夫妻兩人嚇壞了,但獵人朋友一再保證,自己兩個孩子就是保母蟒照顧大的,果然,只要大蟒蛇在,蚊子不敢來侵擾嬰兒,至於老鼠毒蛇之類的,早就躲得遠遠的

有次作者的妻子出門辦事,時間比較久,回來看到大蟒蛇緊緊裹住一隻老豺,就算牠自己受傷了,卻死也不放,讓作者夫妻非常感動此外,大蟒蛇不需要餵食,牠餓了會自己溜出去覓食,然後回來繼續工作

嬰兒長大了,要學走路,大蟒蛇又充當助步器,或是輕柔的軟墊,總是靈活地護住作者兒子(以下直接稱兒子)不要跌倒,真是太神奇了日子一久,問題就來了,學校中兒子和同學踢球,只要球不在兒子腳下,大蟒蛇就張開血盆大口,嚇得兒子同學再也不敢跟兒子玩球了

不僅如此,作者的妻子一旦抱住兒子,大蟒蛇就充滿惡毒的目光,雖然不至於有什麼攻擊的行動,卻惹得妻子抱怨連連,親子關係大受影響更不可思議的是作者因兒子不乖責打,想不到大蟒蛇竟來護衛,作者一腳踢去,大蟒蛇一閃,並還以顏色,作者馬上被擊倒在地,隨後作者想拿掃把攻擊,大蟒蛇便把作者纏得透不過氣來,終究還需要兒子的撫慰,大蟒蛇才願意鬆綁作者,真是不可思議

後來,作者得搬到西雙版納的首府,當然不可能帶大蟒蛇去,以免驚嚇都市人,更何況兒子已經不需要保母了因此,趁著大蟒蛇外出覓食的時候,拿著早已打包好的行李,作者全家像逃命似的坐上馬車,揚長而去

兩個月後,作者遇到當時推薦大蟒蛇當保母的獵人,他說作者一家走後,大母蛇咬著兒子穿舊的小汗衫,一直待在作者原來的家,餵牠什麼東西也不吃,獵人想盡辦法把牠引走都沒用,半個月後,牠就活活餓死了,死的時候,嘴裡還緊緊咬著兒子的小汗衫

沈石溪曾對動物小說的構成要素做過幾點規範:一是嚴格按動物特徵來規範所描寫角色的行為;二是沉入動物角色的內心世界,把握讓讀者可信的動物心理特點;三是作品中的動物主角不應當是類型化的而應當是個性化的,應著力反應動物主角的性格命運;四是作品思想內涵應是藝術折射而不應當是類比或象徵人類社會的某些習俗(〈漫談動物小說〉)

我個人很喜歡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一個故事一個故事的,總是讓人欲罷不能,每每讀完,我好像對某種動物又有一個新的認識,而且對故事中扣人心弦高潮迭起的情節,十分著迷但是,我上面講到沈石溪自己講的動物小說構成要素,當然不必拿來和孩子聊,只不過可以當作聊天時的重點提示,或是找聊天的引子時,不妨參考一下

說完故事後,我們不妨帶著孩子歸納一下故事中保母蟒的行為特徵,而且試著去揣摩保母蟒的某些心理,比如為什麼緊緊裹住老豺,就算牠自己受傷了,卻死也不放?為什麼保母蟒為了保護作者的兒子,竟然去攻擊作者,還需要作者兒子打圓場,才願意放棄攻擊?……回答這幾個問題無疑能幫助孩子回憶故事的內容,更加強對保母蟒形象的認識

此外,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保母蟒照顧獵人的兩個小孩時,不會像照顧作者小孩一樣,即使雇主走了也不願離開,直到死去?很明顯的,獵人能把保母蟒帶來幫忙照顧作者小孩,想必他對之前的小孩沒有眷戀吧?!這或許是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構成要素第三點的個性化吧!但由於故事沒交代,所以我們可以拿來和孩子們聊一聊,反正沒有標準答案,講得合理就行了

其實這類故事也可以延伸的,譬如保母這個主題就可以繼續聊,現代都市的托嬰方式是什麼,和故事中的作者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事實上,保母蟒是比較特殊的例子,但將小嬰兒和寵物放一起的例子可不少,上YOUTUBE上看就知道,好像尤其是狗,特別對照顧嬰幼兒有一套

您一定注意到了,我怎麼好像找的故事類型,和我們一般所熟知的不太一樣,什麼科學童話動物小說的,難道這些真有必要嗎?沒錯!我是這麼想的嚴格上說,這兩類兒童故事的寫法,和其他大家所熟悉的故事是一樣的,但主題上卻很特殊,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這不是很好的增廣見聞的機會嗎?如果專就聊天互動來說,和孩子們聊聊新穎主題的故事,不只能提高他們的閱讀意願,更能刺激他們思考和表達的興趣,一舉多得,何樂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夷于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